政策法规

zhengce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内容

货币政策失灵了?

京商创业2023年12月14日政策法规58

三十多年前,日本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远的经济衰退,从股市到楼市再到整个行业,日本经历了经济泡沫的快速破裂,其人口结构的老化叠加影响,这让日本走出这场阴霾用了足足“三十年”。

货币政策失灵了?

哪怕是到今天,日本的人均GDP依然没有回到三十年前的顶峰。

一切如梦如幻,在这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日本企业、个人都不愿意借贷,不管日本央行如何降低利率,日本民众依然不为所动,经济学家辜朝明把这种特殊的经济现象称之为“资产负债表衰退”。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观点,例如我们都知道的大经济学家凯恩斯,他就认为,经济增长需要宏观调控,在消费不足的时候,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人们的借贷意愿,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最终让一个经济体回到正轨。

但日本的例子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宏观经济调控失灵的根本原因。

当利率降低甚至是变为零的时候,为什么人们仍不愿借贷?

按照经济学家辜朝明的定义,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因为债务过大,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被沉重的债务压的透不过气,因此当利率降低的时候,他们想的也是如何还钱,而不是借贷投资生产。

这导致了日本经济失去了三十年。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当日本央行如何降低利率都无法刺激企业和家庭消费借贷生产的时候,经济就会陷入漫长的停滞,而这背后更可怕的,可能还在于货币政策的失灵。

货币一旦失灵,按照辜朝明的说法,“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再等一代人,恢复信心。”

01

一个经济体的复苏程度,与它的杠杆、收入、信心密切相关

到今天为止,很多人可能还没有缓过神来,但我要说的是,其实已经过去一年了,离2022年12月7日,已经足足过去一年了。

这一年,宏观上的曲折坎坷,很好的对应到了个人身上。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国内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降幅略高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11月国内生产者价格指数也同比下降3%,这已经是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第14个月下滑。

对大多数经济学家来说,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通缩对于经济的伤害,远比通胀更可怕,也更危险。

通缩意味着商品价格下降,它对整体经济结构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为消费者倾向于推迟购买,希望价格进一步下跌,因此C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指标。

通缩意味着需求不足,这会反过来迫使企业减产,减少投资或者直接削减人力,所以我们看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下跌,连带着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在下跌,这两个指数的下跌,都进一步反映了宏观经济上的整体需求不足所导致的通缩风险。

除此之外,哪怕不从数据上,我们也能够多少看出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形。

例如在就业端口和企业端口,我们也能够窥见一二。

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国内企业的内卷帷幕一下子拉开,取而代之的还有各行各业的价格战,二手房打折、奶茶、咖啡、新能源汽车、食品等等,几乎所有行业都在降价,都在内卷。

企业层面的内卷,会反过来倒逼员工进行内卷,这都是过度竞争导致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想象中的经济快速复苏没有到来,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极其漫长且曲折的经济复苏过程?

要想回答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弄明白,过去我们做了什么。

从数据上来看,的确能够支撑我们给出经济快速复苏的结论;例如,我们的银行存款创新高,破纪录,去年年末国人新增存款十几万亿,平均下来每个国人都往银行里存了一万多元。

这也被许多人称之为“超额储蓄”,当时人们乐观的认为,经济一旦放开,人们压抑的需求就会被释放,届时经济就会呈现一个快速复苏的势头。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低估了心态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叙事经济学告诉我们,任何对社会公众的正面或负面叙事,都会继而影响人们的经济决策乃至消费行为。

2022年国内房地产企业的接连债务问题,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民众对于房地产下行的担忧,而这种预期削弱了人们的购房热情,也进一步拉低了房企回笼资金的努力。

预期越弱,信心越是不足,对开发商来说,就越是危险。

而房企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很大程度上又是取决于国外自己种下的因。

举债发展拿地盖楼,这是国内绝大多数房企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的弊端非常明显,那就是市场一旦不买账,房企往往就是规模越大,债务越大,风险也就是越大。

因此我们看到,碧桂园和恒大如此庞大的体量,反而是风险最高的,自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度也高。

房地产对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超过了互联网,尤其是对地方收入的弥补上,是任何行业也无法比拟的。

房地产一下行,连带着的悲观预期就在宏观经济之中蔓延,并进一步传导到其他行业,互联网也是如此。

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强有力的货币政策,从而去拉动房地产,撑起市场信心,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此刻受到了考验,或者说货币依然有效,但它却不得不遵循一个古老的经济学原理:边际收益递减。

简单来说,过去一万亿撒在市场里,能够撬动五万亿甚至更高的杠杆,但今天,这个数字要大打折扣。

从数据来看,我们已经连续20个月M2的发行速度超过了两位数,远超GDP的名义增长率,这说明我们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撑经济的发展,但作用怎么样呢?

很有限。

连续20个月的M2发行速度超过两位数,但却没有起到刺激市场的作用,超发的货币大部分转化成了居民和企业储蓄,储蓄率居高不下,变成了存在银行里不流动的资本,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是有限的。

数据也能够反映这一点,在M2的“大水漫灌”之下,11月我国CPI和PPI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再次双跌,这说明货币的刺激之下,实质上对经济对消费的刺激作用,非常有限。

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为什么我在开篇要用到日本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老套,可能你耳朵都听起茧,但日本的经验和故事,却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乃至前车之鉴。

正是在日本身上,我们看到了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如何影响消费乃至宏观经济的;也是在日本身上,我们看到了,货币是如何失灵的,当企业和个人宁愿把钱存在银行里,变成超额储蓄,也不愿意去消费投资的时候,这足以说明,我们需求侧的问题很大很大。

需求侧为什么没有需求?

需求一直存在,但需求是被压抑的。

02

被压抑的需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以及无处安放的“下流焦虑”

对宏观经济来说,我想今天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很多人的心态上。

今天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先从年轻人身上就可以看到一些答案。求神拜佛,躺平佛系,甚至破纪录的考公人数。

今天的国人单就焦虑感而言,放在全球范围内,可能也是名列前茅的。

这种焦虑已经影响到了年轻人的决策,例如越来越低的结婚率、生育率等等,这种焦虑是非常具象化的,一方面是担忧自己的未来收入没有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下流焦虑”。

什么是下流焦虑?

其实就是担忧自己向下流动,甚至担忧自己无法超越父辈的经济成就。

更进一步,其实是向上流动的通道越来越狭窄。

对今天的90后和00后来说,从学历占比上来看,毫无疑问,今天的00后和90后绝对是高学历占比最高的一代人,本科占比最高,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占比最高,寒窗苦读二十载,当然是对未来的期盼更高、更大。

但在实际方面,今天年轻人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客观来说,比十年前高得多,而房价也比十年前要高得多,至于教育、养娃开支等其他生活成本方面,都要比十年前更高。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和父辈们相比,今天的年轻人学历更高,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且各项成本也更高了,与此同时呢,收入可能和十年前相比,尤其是和今天的成本相比,完全没有可比性。

这种落差感,以及非常真实的内卷严峻的就业形势,都让年轻人的信心指数,并不高。

严格来说,货币没有失灵,失灵的是宏观经济中的个人、家庭乃至企业。

他们的消费观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开始“失灵”。

当然,从杠杆的角度来看,过去十几年的高杠杆发展模式,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今天的杠杆边际效益递减,投资举债带来的收益不断下降,甚至超过了举债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没有人愿意举债。

更重要的是,房贷教育医疗等问题,这几座大山也进一步透支了人们的部分消费意愿,加上收入分配的失衡,更多的时候,需求侧的问题可能还是在于,有需求,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M2的高速增长,换来的是下跌的CPI和PPI,这本身已经说明了货币宽松的效果有限,货币开始部分失灵,这个时候,或许就到了需要革新的地方。

深化市场经济的活力,释放更多市场空间出来,让企业充分竞争,并优化收入分配问题,解决这几座大山,或许是未来主要发力的空间。

当然,这也有时效性。

因为人口结构在不断变化,每过去一天,每过去一年,我们的人口结构都在不断变老,一个老龄化的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可能会比现今的日本和韩国所面临的情况还要复杂一些,这是我们发力的紧迫性。

货币的失灵,不意味着凯恩斯经济学的失灵,这其中更多的是结构性的问题,这需要时间去解决以及改善。

而今天个体所面临的处境和窘迫,本质上都是宏观经济的具象化,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阻止它的进一步发生,让货币回到正常的调节宏观经济的定位中来。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京商创业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sbt.com.cn/post/53573.html

分享给朋友:
现在,非常期待与您的又一次邂逅

我们努力让每一次邂逅总能超越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