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

duanshipin
首页 > 短视频 > 正文内容

学海无涯,短视频平台可泛舟

京商创业2023年10月31日短视频56

在校园外,在书本无法触及的地方,至少还有短视频、直播平台,这些看似不算正经的知识学习,或许会在某天给予我们灵光一闪,为工作生活中曾经无解的难题写下答案。

学海无涯,短视频平台可泛舟

作者 | 郑林御(北京)

在下班路上,或是深夜打开抖音,或许我们偶尔会刷到「鉴定网络热门生物视频」,没有人会拒绝看完一段奇妙物种鉴赏,和无穷小亮的2400多万粉丝一同感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就在无数类似的瞬间,内容创作者和用户已经完成了「传播知识-吸收学习」的过程,越来越多人开始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看到书本外的天地。随着互联网时代新型媒介的出现,大众获取知识的途径、效果发生了巨大改变。

而在之前,除了校园学习以外,科教频道和各类纪录片、纸质媒介通常是知识科普的重要来源,那些普罗大众难以触及的知识,被精心包装后通过小荧屏和书本刊物抵达受众。以往大众认为的「知识」也从严谨的学术定义,泛化到了科普知识、资讯,乃至生活技能、经验分享等。甚至可以说,当我们刷到泛知识类短视频,都是在学习。

短视频、直播平台成为新的知识获取来源并非偶然。CNNIC的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26亿,占网民整体的95.09%。基于庞大的用户群,短视频平台的信息分发机制,让知识的传递效果倍增,学习知识的受众群和场景不断拓宽。

短视频平台也在助力用户与创作者以知识为媒建立起深度联系,让「知识普惠」的愿景逐渐落地。抖音自2019年3月起启动「DOU知计划」,截至去年10月,抖音上粉丝数量过万的知识创作者数量已超50万。今年9月,抖音在30天内举办了106场「开学公开课」,60余位院士研究员、高校教授、文化学者围绕天文学、物理学、文学、经济学、哲学、教育学等十余个热门学科在抖音直播开讲,累计吸引了超5700万人观看。

校园时代听过的那句「学无止境」,如今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真正落到了实处。当我们再提及「知识」,已不仅仅是书本里百页字句间的深意,它可以是教从未坐过飞机、高铁的人如何实操;可以是从未上过学的人跟着老师一笔一划从拼音学起;也可以是翻开百年前的画作,探寻古今的月亮有何分别。

1.在短视频平台,想不到的知识增加了

「考不上北大没关系,在抖音可以上北大。」这并非一句调侃,而是追更北大公开课的网友真情实感的反馈,这些网络北大学子中,不止在读大学生,甚至有大批中学生和已工作的网友。

在抖音上北大,可以看作短视频、直播平台知识传播能力的缩影。在移动互联网和5G技术兴起之前,传统的以电视、纸媒为主体的知识传播过程中,信息分发依赖媒体把关人进行信息的专业化处理,受众往往通过科教频道、纪录片,以及科普杂志等出版物,被动地接收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很难得到解决,对知识的吸收效果必然会打折扣。

相比传统媒介的单向信息传播,短视频平台的信息分发特征是以内容兴趣点,和社交强联系为筛选标准的推荐。平台会推送本人可能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并精准到垂直细分用户群,这种传播会对知识、人、场所、事件进行关联,并形成索引,可以帮助用户形成全面立体的知识系统。用户还可以通过点赞、评论给出反馈,筛选出下一阶段想获取的知识内容。

短视频、直播平台不仅覆盖了几乎全年龄层的用户,从城市到农村,在各种发展水平的地区也足够普及。对用户而言,只要有移动互联网,就能从短视频平台学习知识,这极大降低了知识获取成本,提升了传播效率。相比之下,传统的知识传播具有较高的门槛,无论是电视台、纸媒,还是线下的补习班,获取知识往往与付费挂钩,而在短视频平台,知识往往是量大管饱的免费内容,之前以月为单位的系统性学习过程,如今可以通过平台随时随地的信息摄入,搭建起知识框架。

在学习体验上,互联网媒介增加了学习途径,以往的书页或长视频承载的信息,转换成了多元丰富的短视频内容,知识从严肃变得生动直观,对受众而言吸收知识的体验无疑是一种优化。

从知识内容生产主体来看,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以往被专业领域垄断的学科知识,正以较低成本向大众传播。知识的边界在拓宽,普通人也能成为知识的分享者、引导者,用户随手的一次分享,也是在助力知识传播。

也就是说,当我们刷短视频时看到美食、养宠、舞蹈、绘画教程,或是无意点开某场公开课,知识已经不知不觉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内容已经被泛化成了有用的信息,服务着日常生活实践。

2.平台牵引,创作者与用户双向奔赴

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知识传播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这与专业学习网站有着显著区别。一方面,无论是慕课、学堂在线,还是网易云课堂,信息输出的单向性都非常明显,用户只能在有限的课程中挑选,比较深度的知识内容往往还要付费才能获取。

而短视频平台可以实现创作者和用户的双向互动,艺术博主吕宸曾经在自己的画作科普视频中遇上了知识盲区,最后是评论区的网友,反过来向他介绍了画中船体上难以辨认的部分名为「讯风旗」,冷门的知识通过短视频平台迅速找到了答案,不少网友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意想不到的知识,这种平等交流的环境进一步促进了知识传播。

另一方面,专业学习网站的内容以长视频为主,需要占据用户大量模块化时间,而短视频平台的知识内容通常是长短互补,除了公开课这样的知识直播,用户还可以在10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中获取知识,也就意味着能最大化利用碎片化时间,扩充学习场景。

更关键的是短视频平台具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创作者数量巨大,知识内容的丰富性扩大了学习的受众,从学生、社会人,乃至没能接受基础教育的人都能轻易获得知识,而传统学习平台的创作者基本以专业教师为主,天然存在一定的学习门槛。

这样良性互动、优质内容不断增长的知识传播环境,是平台布局长远,和日积月累运营成果的体现。在泛知识内容生产上,抖音成为了互联网行业中的先行者。2019年3月,抖音联合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等部门,发起名为“DOU知计划”的全民短视频科普计划,开启短视频平台从「娱乐化」向「知识化」的生态转型。

在这股知识新风下,其他平台也陆续将知识板块作为建设重点。2020年6月,B站正式上线新的一级分区「知识区」,当年的百大名单中涌现出11名知识区up主,知识区成为百大贡献度排名第三的分区。2020年10月,以硬核、专业知识问答为发家起点的知乎在APP首页新增「视频」专区,呈现知识视频内容。2021年3月,小红书举办了「知识偶像大赛」,助推校园、职场、法律等多个领域知识博主出圈。同年6月,快手推出了「快手新知播」活动。今年3月,视频号也开始引入近万个教育、泛知识类达人做知识输出。

经历几年的知识内容建设,如今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知识传播已经融入了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学习知识成为了一件随时随地可以发生的事。

抖音直播间里,作家余华曾携著作《在细雨中呼喊》一书,与网友一同探讨文学,思索青春与人生的价值。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则给百万抖音网友上了一堂名为「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的开学第一课。

平台的知识化转型脚步远未停止,短视频内容也可以打破媒介限制。在前不久的9月,抖音知识短视频创作者「动物学博士」联合中信出版社推出了新书《读虫记》。两位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首次将他们的科普短视频内容整理成一本老少咸宜的昆虫科普读物。新时代的知识内容回流向了出版业,短视频与传统阅读形成了互促发展。

3.当知识的力量跨越山海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秉持着「有教无类」的主张,跨越鲁、齐、晋多个国家广收弟子,常被提及的「贤人七十,弟子三千」中,包含了从贵族子弟到平民诸多不同背景之人。多年后我们打开短视频,与一个个知识内容博主对话时,已在不知不觉中与先人形成了穿越时空的共振——现如今,知识的力量真的可以跨越山海,点亮更多平民大众的人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关注短视频平台的知识传播,科技最终是为了改变生活,短视频平台的知识板块建设最终要激发大众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服务知识普惠。

深入下沉市场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在知识传播上弥合了不同群体间的数字鸿沟。73岁的退休教师杨维云通过短视频平台教拼音和汉语基础,让部分老年人及弱势群体第一次学会认字写字,数十年前的教育缺失在短视频时代得到了弥补,这是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难以实现的。

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知识传播还能帮助弥合城乡教育鸿沟。河南固始县的科学老师张建涛,在抖音自学了上百个科学实验,教给乡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们。不少类似的城市中小学课堂上的科学实验,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成为「云课件」,被乡村小学的老师用以辅助教学,惠及更多学生。

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分发,激发了用户产生跨界兴趣,诗词歌赋、美食妆造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让京剧等国潮在短视频平台掀起新一轮热潮。大众学习的时间线也被无限拉长,退休教授、专业人士将原本深奥的物理、生物等课本知识做成科普视频,帮助青少年建立兴趣,为日后的素质教育埋下种子。

在校园外,在书本无法触及的地方,至少还有短视频、直播平台,这些看似不算正经的学习过程,或许会在某天给予我们灵光一闪,为工作生活中曾经无解的难题写下答案。短视频、直播平台成为了一种珍贵的纽带,降低了知识的获取成本,让广大用户摆脱地域和时间的藩篱,看到书本外的大千世界,看向广阔天地的无限可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京商创业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sbt.com.cn/post/49863.html

分享给朋友:
现在,非常期待与您的又一次邂逅

我们努力让每一次邂逅总能超越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