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zhengce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内容

如果颜宁来广州,会获得哪些政策支持?

京商创业2023年10月23日政策法规70

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即日起,南都教育健康事业部将开展“健康湾区,产业聚能”深调研行动,并联合知名专家组成观察团,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发展鼓与呼的同时,还希望能建言献策,助力“健康湾区”的高水平建设。

如果颜宁来广州,会获得哪些政策支持?

偏执于mRNA免疫反应研究,默默无闻40年,没有科研经费,没有科研成果,三次被解雇,曾在美国数个大学验室被赶来赶去……最新诺贝尔医学奖得主、65岁的美国女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Karikó)因其励志故事,收获了一大波的感动。

如果她的重大发现还没有应用转化,如果她的搭档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带着这个“具备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应用前景明确广阔的生物医药顶尖项目”来广州发展的话,将获得“最高支持额度50亿元,支持期限最长5年”的全链条支持,并将为这个项目“一事一议”开设专门的服务通道。

全球顶尖的项目毕竟稀缺,但如果像知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这些有才华的青年科学家前来广州发展的话,广州将给她(他)们提供哪些政策支持呢?近日,广州市发改委公开发布《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共计30条的新政策,有哪些亮点?其“含金量”是否对颜宁们有着强吸引力?业界人士又是如何看待这份文件的?

30条新政等着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

01/

颜宁团队如果来搞创新药研发

最高可获1000万元经费资助

生物医药产业是广州新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纵观文件全文,《若干政策措施》着眼于加快推动“产业创新、产业集聚、产业生态化、产业国际化”这四大方面的发展。目的就是要“破解制约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突出问题和关键瓶颈问题,做大做强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

其中,“含金量”最大的是关于加快推动“产业创新”方面。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项目这块前面已提到,顶格50亿元的支持资金,可谓是出手不凡,力度巨大。

如果颜宁的国家级实验室的前沿高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落地在广州,广州市、区将按1:1比例对项目最高按总投资额30%予以支持,单个项目支持金额不超过1亿元。

如果颜宁团队来广州搞创新药研发,新启动临床I、II、Ⅲ期研究的新药项目,经评审,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500万元和1000万元经费资助。委托广州地区临床试验机构开展临床试验的,支持额度再增加30%(开展临床II、Ⅲ期,广州地区临床试验机构需为组长单位)。单个企业每年累计获得临床试验资助最高不超过1亿元。

如果她是来搞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的话,对于自主研发取得第三类、第二类高端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证书并在广州本市转化的,将分类别给予一次性奖励,经评审,单个品种将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800万元、200万元的奖励。单个企业每年累计获得的奖励资金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归去来兮能安否?创新背后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支撑。为了吸引颜宁们的到来,《若干措施》提出要将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作为重点人才纳入“广聚英才”人才工程统筹安排,并对入选“广聚英才”工程的生物医药领域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服务。

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创业、生活环境,都是海归人才非常看重的。

02/

如果颜宁团队来广州发展产业

有哪些产业集聚区域供她选择

目前广州市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60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三,形成了以开发区的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两城一岛”为核心,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广州国际医药港、广州白云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等特色园区协调发展的“三中心多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

生物岛建设全貌效果图。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若干政策措施》最新提出,要构筑“一核两极”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一核”是指广州生物岛(指国际生物岛本岛,原官洲岛,下同)。这里,将要打造成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核心高地”,推动国际化的企业总部和创新中心向这里集聚。据《若干政策措施》中透露,广州生物岛有望“适时研究拓展本岛物理承载空间”。

“两极”分别是指一南一北的南沙科学城、中新知识城和航空枢纽的两极,它们将分别打造高端医疗健康产业增长极和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增长极,与国际生物岛错位、协同发展。

当前,广州国际生物岛已聚集了广州实验室、人类谱系国家大科学装置等一系列重大创新平台,成为推动广州生物产业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可以说,广州生物岛或许是国际化人才颜宁来广州发展首选之地。因为这里除了发展成熟、声名远扬之外,未来在这里,颜宁们还将会“邂逅”更多的国际化高端创新人才。因为据《若干政策措施》,对在广州生物岛从事生物医药领域工作、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将可直接推荐申请永久居留身份证,并允许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在岛上创办科技型企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层次外籍人才,将纳入“广州荣誉市民”重点推荐对象。

广州实验室。

03/

如果产业项目要国际化

颜宁团队将获得哪些政策支持?

除了吸引高端的国际化人才外,广州还为人才创新主动创造国际化环境,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走向国际化。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广州国际生物岛建设若干离岸创新中心。这意味着,如果颜宁这些海归们还需要与国际创新资源接轨,可以先不急着回来广州,可以先开展“国际创新孵化”或在“离岸孵化器”里先孵化,然后再到“国际生物岛园区加速转化”。如果通过离岸创新中心引进来的项目率先落地在广州生物岛的话,落地区给予生物医药项目不超过500万元资助,对医疗器械项目不超过300万元资助。

广州国际生物岛。通讯员 李剑锋 摄

在岛上,还将支持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对在本地完成研发和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等机构药物临床试验许可,并承诺在本地进行转化生产的1类创新药,经评审,对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分别给予最高500万、1000、3000万元资助,每个企业或机构每年资助不超过1亿元。

融资方面,这里也将“率先打造适宜科技创新成果发展壮大的全球顶级创新投资生态圈”,除了“支持统筹全市生物医药领域创投基金资源,开展全周期基金伙伴行动、全链条创新孵化行动、全要素国际创新资源合作导航行动”之外,还鼓励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投资生物医药项目。不久前,广州市首笔QFLP基金实际利用外资项目,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34亿元,就主要投向生物医药健康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正利用大湾区先行先试的政策高地,提出在黄埔区、南沙区范围内,将率先实施生物医药企业(研究机构)和其研发用药品进口“白名单”。这意味着,一旦纳入“白名单”内的企业(研究机构)进口的研发用药品,实施前置审批,不再需要提交《进口药品通关单》,这将极大地简化通关手续。

广东医谷南沙产业园。通讯员供图

广州扶持政策较为全面

但希望能聚焦特色精准施策

去年7月,深圳市发改委就出台了三份支持深圳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的文件,包括《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为此,南都记者邀请了南都生物医药产业深调研专家观察团成员、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华南区域总经理、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霍佩琼女士一起,对扶持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可否“精准分区、精准分类、精准施策”?

广深两座城市有着鲜明的发展特色,体现在两市出台的文件内容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霍佩琼认为,广州的《若干政策措施》,内容较为全面,她建议,广州政策还可以做到“精准分布、精准扶持、精准施策”。

在她看来,广州最大的优势和亮点就是临床基地,行业的分领域领头人以广州为主,而这些优势资源又主要集聚在越秀区。从产业支持政策来看,建议应根据各个区的特色精准统筹支持力度。如果某些区没有医疗机构和大PI(某项目的主要研究者)的基础,完全靠新建基地,这个投入和产业的过程太长,其实反而不易见效益。有些区的土壤比较适合孵化,适合去做一些前沿的研究,那就应扶持它的孵化型产业,表现出来的是“成果”而不一定是“产值”;某些区适合生产型(制造型)的产业,那就在制造业需要的政策上进行扶持。广州市统一规划和统筹各区的“功能”和“特点”,精准知道各区的产业布局并形成合力,这样会让企业更明晰落户的方向。

霍佩琼说,她去海外考察时就发现,医学院里面就有很大的PI的基地,能够承接很多的东西。它一定不是产生多少营业额,PI就是产生结果的,它可以加速转化很多的东西。

从产业扶持政策来看,深圳特别提出“开展生物医药企业分级精准扶持”:对成立5年内具有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实行“苗圃培育”计划,对在研项目择优予以全额支持,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对成立10年内的“专精特新”企业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新锐企业,对在研项目或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40%的比例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对落地深圳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或者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定制专项扶持政策报市政府审定后予以实施。

霍佩琼认为,深圳的这些政策,能吸引年轻人和年轻的团队,吸引那些还是“小而美”的项目前来深圳这块试验田。这也是为何很多平台型的孵化器落在深圳后,能很快出成果的原因。她说,广州很重视企业,如果加大人才和团队的扶持力度,真正做到精准分类、精准扶持,将会让产业扶持政策更具有竞争力。

二、可否更多关注特色园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打造?

生物医药产业对于空间的专业需求较高,对层高、承重、用水、用电、污废处理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因此更需要前瞻布局,赢得主动;还需要设计先行,提前考虑到产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有力支撑产业发展。

比较中可以看到,广州新政中提出,重在打造“一核两极”的产业集聚区、“一岛多园”政策先行先试集聚区和支持“一岛多园”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上。

而深圳则加大力度支持更多的生物医药特色园区的建设,并注重帮助入驻企业的降本增效。如按照建设总投资的10%对园区建设方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1亿元;园区参照政府指导价对外租赁,对符合标准入驻园区的企业,连续3年按照每年租金50%的比例给予资助,每家企业每年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上一年度用水/电/气成本,按照“先交后补”的方案对入驻企业给予50%的补贴,每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从合同签订起共补贴3年;对园区运营企业按照运营成本20%的比例予以补贴,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自正式投产日起共补贴3年。

相较而言,深圳的支持举措也更为具象和实际,侧重支持园区专业化配套设施建设和专业化环保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如给特色园区提供高稳定性、高强度电力,配电单位面积指标从200va/平方米调高至400va/平方米;支持特色园区建设生物医药危险废物存储设施,按项目总投资的40%给予资助,资助金额最高为500万元;支持有资质的专业机构为园区生物医药危险废物收运处置提供服务,给予每吨处置费用1000元,每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资助。

特色园区的公共服务能力,指的是支持园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制造所需各类共性技术平台。比如,对生物医药领域中试、动物实验、通过CNAS认证的合成生物专用测试实验室等共享平台,按实际建设投资的10%,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对上述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平台,按照上年度服务收入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在加大园区的吸引力方面,深圳还特别关注到了一线的产业工人,特别提出要支持加大对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园区人才培训,对经审定通过的培训项目,对3年以内的培训费用给予50%的费用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三、可否设立统一的指挥棒,进行机制保障,特别是用地保障?

政策能否落地并见成效,保障措施很重要。深圳文件中均提出相关的保障措施。如积极发挥医药行业组织作用、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强化用地保障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用地保障机制”。深圳寸土寸金,广州也不见得有大量土地可供挥霍。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深圳提出,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要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区负责对每年的产业用地和产业用房指标予以量化,争取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每年至少新增或升级改造2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和50万平方米产业用房供给,由市产业主管部门牵头对指标落实情况进行逐年考核。

为拓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深圳提出优化生物医药特色园区土地政策的同时,还提出“创新生物医药产业空间供给模式”。如对经认定的特色园区,单一用途产业用地内可建其他产业用途和生活配套设施的比例提高到地上建筑总量的30%,其中用于零售、餐饮、宿舍等生活配套设施的比例不超过地上建筑总量的15%。如鼓励民营老旧工业区厂房改造建设成为生物医药园区,对近3年经过备案的民营老工业区改造的生物医药园区给予修改造费用支持,每家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探索生物医药企业药品生产车间上楼政策,拓展企业生产空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为更好地解决“专业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少”的问题,提出了生物医药产业“工业上楼”的理念,并曾经为此开展设计标准研讨会。

四、科技金融支持中可否增设贷款贴息补助?

生物医药产业从基础研发、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再到项目建成,周期长不说,还特别烧钱,这也是为何各地政策“含金量”高的原因。深圳提出,支持生物医药企业从合作银行申请贷款,可按照最高不超过实际支出利息的7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每年可获得的补贴总额不超过500万元。广州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或可考虑这种形式的支持。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王道斌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实习生 杨诗莹 杨曦

南都制图:欧阳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京商创业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sbt.com.cn/post/49288.html

分享给朋友:
现在,非常期待与您的又一次邂逅

我们努力让每一次邂逅总能超越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