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

duanshipin
首页 > 短视频 > 正文内容

短视频让千年诗意焕发新光彩

京商创业2023年09月22日短视频71

这个夏天,电影《长安三万里》出圈爆火,唤醒了观众对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共同记忆。电影将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的梦想和境遇与48首唐诗紧密融合,既将有血有肉的诗人形象重现在人们眼前,也在观众中掀起了一股“唐诗热”。短视频平台上,“长安三万里中的唐朝冷知识”系列视频为观众科普了影片中唐诗及诗人背后的故事,受到广泛欢迎;众多网友也自发以诗歌朗诵、舞蹈、戏曲等形式参与到这股热潮中来,分享自己对于唐诗的理解和感悟。在短视频平台上,跨越千年的唐诗今天拥有了鲜活的“新生命”。

9月19日发布的《2023抖音唐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数百万名网友在抖音发布短视频,分享唐诗之美,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58亿,同比增长74%。通过名家学者领读、年轻网友共创等多种形式,千年诗意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焕发新光彩。

短视频让千年诗意焕发新光彩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

当古诗词遇到短视频,

将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小时候读唐诗虽然不能完全懂,但是你记在脑子里面,当你一辈子经历过许多事之后,古人的那些美好的词句就会自然在脑海中浮现,让你顿然觉悟。”叶嘉莹先生在讲解李商隐的《嫦娥》一诗时这样谈到,引发众多网友共鸣。

中国的经典诗词名篇,被专家学者喻为中华文明的“芯片”,其中蕴含的古人的鲜活情绪以及抒发的诸多人生哲理,都是后来人生存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正因如此,古诗词才能历经千年而不衰,在与今人的互动共鸣中焕发生机。在解读《月下独酌》时,康震教授谈到,“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的朋友圈人数肯定是最多的”;在解读王建的《新嫁娘词》时,杨雨教授感慨:“读写古代女性生活的诗,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现代女性的自由与自立。”

2022年6月,抖音、字节跳动公益联合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书局联合推出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邀请叶嘉莹先生和她的同事沈立岩、张静、李广欣等,以及著名作家纪连海、清华大学教授谢思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东瑶等学者,一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诠释《唐诗三百首》全本313首唐诗。一年多来,在抖音上,无数网友在名家学者的带领下,走进诗词的曼妙世界,在体悟古人的喜怒哀乐中重建内心世界的秩序。

如今,每天在短视频平台上收看名家的诗词讲解、进行诗词诵读已成为不少人的习惯。在这股“诗词热潮”下,许多年轻人更是以直播对诗、方言读诗、舞蹈戏曲说唱演绎等多种更为现代的方式对诗词进行传播和解读,让人眼前一亮。抖音创作者“刘钰·长安姑娘”在今年8月的一次直播中与路人对诗长达5分钟,在抖音获赞850万,观看人次超3亿;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等词也被网友改编为民谣歌曲,用音乐传承古典文化的韵律意象。短视频创新着古诗词的传承方式,也深深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参与。

抖音达人@刘钰·长安姑娘

让传统文化能看到、能听到、“活起来”

随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日益深入人心,当下人们对古诗词的学习也愈发重视。如何创新古诗词的传播方式,让古诗词不再仅仅是书上呆板教条的“白纸黑字”,成为传统文化传承时的一个难点。而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为这一命题的解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今年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26亿,用户使用率为95.2%,庞大的用户群体让古诗词的传播拥有了天然的用户基础。以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为例,通过众多名家对诗歌进行讲解,一方面将传统文化以更为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让人们在几分钟内就能领略诗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契合了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需求。康震教授在直播中提到,古代诗人将诗词题写在墙壁、廊柱、器物和驿站里,为的是借助更多的媒介,将自己的作品传播出去。而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形式追求凝练、简洁,也更便于大家理解和传播。

此外,短视频作为“新时代的文本”,也让更多普通人拥有了创作和自我表达的机会。在名家讲解古诗词的短视频下,网友们争相在评论区写下自己对古诗词的心得和感悟并互相交流;借助直播、戏曲舞蹈演绎、国风变装等极具创意的新形式,许多耳熟能详的诗歌在网友的创作下生发出新内涵,加速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也让古诗“活”了起来。将古典诗歌与现代表达结合,以《唐诗三百首》为代表的古籍,正在短视频平台上焕发新的生机。

古诗词文化传承,还需更多探索

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上线后,吸引239万网友关注,视频累计获赞超2300万次,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在此情形下,由其讲稿整理加工而来的《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 应运而生。9月20日,《唐诗三百首(名师抖音共读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书在内容上既展现了权威底本和名师解析的专业性,也保留了短视频原稿的互动性等特点。可以想见,短视频与实体书的交互融合,将大大拉近网友与古诗词的距离,为古诗词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李锡龙

经典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不可缺少的独特基因。继承好、发展好古诗词文化,是培养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必不可少的一环。当前,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加持下,传承发展古诗词文化还应有更多创新探索。例如,如何在利用好短视频优势的同时,继续深掘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加深普通网友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在名家讲解等形式之外,如何寻找到一条更接地气、更具参与感的传播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受众的文化和情感需求?怎样让“古诗词热”延续下去,让诗词文化融入教育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是“热在一时”?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探索。期待更多丰富多彩的新形式竞相涌现,让千年诗词动起来、火起来,让更多人共享诗词之美。(编辑:张子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京商创业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sbt.com.cn/post/46841.html

分享给朋友:
现在,非常期待与您的又一次邂逅

我们努力让每一次邂逅总能超越期待